發布時間: 2016-06-22
本標準概括了傳染性微生物學和實驗室動物工作中的四個生物安全級別所包括的主要因素,根據給個人、社會、提供的保護情況,確定級別。
生物安全一級(BSL—1)
BSL—1適合于非常熟悉的病源,該病源不會經常引發健康成人疾病,對實驗室人員和環境潛在危險小。實驗室沒有必要和建筑物中的一般行走區分開,一般按照標準的微生物操作,在開放的實驗臺上開展工作。不要求、一般也不使用特殊的遏制設備和設施。實驗人員在實驗程序方面受過特殊訓練,由受過微生物學或相關科學一般訓練的科學工作者監督實驗。
以下標準及特殊操作、安全設備及設施和BSL-1病源有關:
一、 標準微生物操作:
1、 在進行有關培養物及樣品實驗時,未經實驗室主任同意,限制或禁止進入實驗室。
2、 進行活體處理后,實驗人員要洗手;離開實驗室前脫手套。
3、 不許在工作區域飲食、吸煙、清洗隱形眼鏡和化妝。不允許在工作區存放食物和日常生活用品。在實驗室中,戴隱型眼鏡的人,也需要戴口罩。食物存放在工作區域以外專用櫥柜或冰箱中。
4、 不能用嘴移液,只能用機械裝置移液。
5、 制定銳器安全使用規范。
6、 所有的操作過程應盡量細心,避免產生濺出和氣溶膠。
7、 至少一天一次、活體濺出時,都應進行臺面消毒。
8、 所有的培養物、儲存物及其它規定的廢物在釋放前,均應使用可行的消毒方法進行消毒,如高壓滅菌。轉移到就近實驗室消毒的物料應置于耐用、防漏容器內,密封運出實驗室,其包裝應符合有關地方、州、聯邦法規。
9、 當存在傳染源時,應在實驗室入口處貼生物危險標志,并顯示以下信息:實驗中的病源名稱、研究者姓名及電話號碼。
10、齲齒動物的程序(參見附錄G)(另發)
二、 特殊操作:無
三、 安全設備(第一道屏障)
1、 和BSL-1相關的病源,其操作一般不需要生物安全之類的特殊遏制裝置或設備。
2、 建議穿實驗服、大褂、制服,避免污染和衣服上的塵土。
3、 若手上皮膚有傷或皮疹,應戴手套。
4、 操作過程中,估計會出現微生物或危險物濺出時,應戴保護眼具。
四、 實驗室設施(第二道屏障)
1、 實驗室應設置門以控制進入。
2、 每個實驗室有一個洗手池。
3、 實驗室設計要便于清洗,實驗室內不適宜用地毯。
4、 實驗臺表面應能防水、耐熱、耐有機溶劑、耐堿和耐用于工作臺面及設施消毒的其他化學物質。
5、 實驗室的實驗臺應能承受預期的重量并符合使用。實驗臺、安全柜及設備間的空間應便于打掃。
6、 如果實驗室有對著外面的窗子,應裝防止蒼蠅的窗紗。
生物安全二級(BSL-2)
BSL-2與BSL-1類似,適合于對人和環境有中度潛在危險的病源,與BSL-1的區別在于:(1)實驗人員均接受過病源處理方面的特殊培訓,并由有資格的科學工作者指導;(2)進行實驗時,限制進入實驗室;(3)對于污染的銳器,要特別注意;(4)某些可能產生傳染性氣溶膠或飛濺物的過程。應在生物安全柜中或其它物理遏制設備中進行。
以下的標準及特殊操作、安全設備及設施和BSL-2病源有關:
一、 標準微生物操作:
1、 實驗時,未經實驗室主任同意,限制禁止進入實驗室。
2、 進行活體處理后,實驗人員要洗手;離開實驗室前脫手套。
3、 不許在工作區域飲食、吸煙、清洗隱型眼境和化妝。食物應存放在工作區域以外專用櫥柜或冰箱中。
4、 不能用嘴移液,只能用機械裝置移液。
5、 制定銳器安全使用規范。
6、 所有的操作過程應盡量細心,避免產生濺出和氣溶膠。
7、 實驗完畢、下班前、活體濺出或溢出時,都應使用對病源有效的消毒劑進行臺面消毒。
8、 所有的培養物、儲存物及其它規定的廢物在釋放前,均應使用可行的消毒方法進行消毒,如高壓滅菌。轉移到就近實驗室消毒的物料應置于耐用、防漏容器內,密封運出實驗室/離開該系統進行消毒的物料,在轉移前應包裝,其包裝應符合有關地方、州、聯邦法規。
9、 實施控制昆蟲和齲齒動物的程序(參加附錄G)(另發)
二、 特殊操作:
1、 在開展有關傳染病源工作時,實驗室主任應禁止或限制人員進入實驗室。一般情況下,易感染人員或感染后會出現嚴重后果的人員,不允許進入實驗室或動物房,例如,患有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人,其被感染的危險性增加,實驗室主任對每種情況的估計和決定誰能進入實驗室或動物房工作,負有最終責任。
2、 實驗室主任應制定規章和程序,只有告知潛在風險并符合進入實驗室特殊要求(如,經過免疫接種)的人,才能進入實驗室。
3、 存在外源性病源時,實驗室入口處應貼有生物危險標志,并顯示以下信息:有關病源、生物安全級別、免疫接種要求、研究人員姓名、電話號碼、在實驗室中必須佩帶的個人防護設施、出實驗室所要求的程序。
4、 實驗室人員接受適當的、和實驗室中處理或將要處理的病源有關的免疫接種或測試(如,乙肝免疫接種或TB皮試)
5、 根據所處理的病源,適當時,收集和儲存適合于實驗室人員和有風險人員使用的基本血清樣品。根據所處理病源或設施的功能,應定期收集其它血清樣品。
6、 實驗室主任為實驗室人員特別制定的標準操作程序或生物安全手冊中,應包括生物安全程序。對于有特殊風險的人員,要求閱讀并在工作及程序上遵照執行。
7、 實驗室主任保證實驗及其輔助人員接受適當的培訓,包括和工作有關的可能存在的風險、防止暴露的必要措施和暴露評估程序。當程序必需改變時,有關人員必須每年更新知識,接受附加培訓。
8、 對于污染的銳器,必須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包括針、注射器、玻片、加樣器、毛細管、手術刀。
a、 針和注射器或其它銳器應限制在實驗室內,類似灌腸、靜脈切開放血、或實驗室動物液體吸出等,可以用其它器具的,就不用銳器??赡軙r,用朔料器具代替玻璃器具。
b、 注射和吸取感染材料時,只能使用針頭固定注射器或一次性注射器(即注射器和針頭是一體的)。用過的一次性針頭必須彎曲、切斷、破碎、重新套上針頭套、從一次性注射器上去掉,或在丟棄前進行人工處理,要不將不小心放開入不會被刺穿的、用于收集廢棄銳器的容器中。非一次性銳器必須放置在堅壁容器中,移至處理區消毒,最好高壓殺菌。
c、 適當時,使用帶針頭套的注射器、無針頭的系統和其它安全設施。
d、 打碎的玻璃器皿不能直接用手處理,必須用其它工具處理,如刷子和簸箕、夾子或鑷子。盛污染的針頭、銳器、碎玻璃的容器在倒掉前,應按照地方、州、聯邦的規定進行消毒。
9、 培養物、組織,體液標本,或具有潛在傳染性的廢物要放入帶蓋的容器中,以防在收集、處理、儲存、運輸或裝卸過程中泄露。
10、 按日常程序、在有關傳染源的工作結束后、尤其是傳染源濺出或灑出后、或受到其他傳染污染后,實驗室設備和工作臺面應當使用有效的消毒劑消毒。污染的設備在送去修理、維護前,要按照地方、州或聯邦的規定消毒;在離開設施轉移前,要按照地方、州或聯邦的規定打包運輸。
11、 濺出或偶然事件中,明顯暴露于傳染源時,要立即向實驗室主任報告,進行適當的醫學評估、觀察、治療,保留書面記錄,
12、 和實驗室無關的動物不允許進入實驗室。
三、 安全設備(第一道屏障)
1、 任何時候都要使用正確保養的生物安全柜、最好是二級生物安全柜、或其它合適的人員防護設施、從物理遏制裝置。
a、 確定可能形成傳染性氣溶膠或濺出物的實驗過程,包括離心、研磨、勻槳、劇烈震蕩或混勻、超聲波破裂、開啟裝有傳染源的容器(容器內部的壓力可能與大氣壓不一致)、動物鼻孔接種、從動物或胚胎卵采集感染組織。
b、 涉及高濃度或大體積的傳染源時,若選用密封轉頭或帶有安全罩的離心機,若轉頭或安全罩僅在生物安全柜中打開,則可在開放實驗室內離心。
2、 當必須在生物安全柜外處理微生物時,需采取面部保護措施(跟鏡、口罩、面罩、或其它防濺裝置),以免傳染源或其它有害物濺或灑到面上。
3、 在實驗室內,必須使用專用的防護性外衣、大褂、罩衫或制服。人員到非實驗室區域(如,咖啡屋、圖書館、門房)時,防護服必須留在實驗室內。防護服可以在實驗室內處理,也可以在洗衣房中洗滌,但不能帶回家中。
4、 可能接觸潛在傳染源、被污染的表面或設備時,要戴手套。戴兩副手套更合適。明顯污染的手套要處理,當有關傳染源工作結束時或手套損傷時,要去掉手套。一次性手套不用清洗、不能重復使用,不能用于接觸“潔凈”的表面(如鍵盤、電話等),也不應當戴著到實驗室外,要備有帶有滑石粉的乳膠手套,脫掉手套后,要洗手。
四、實驗室設施(第二道屏障)
1、 遏制病源的設施應該有帶鎖的門(見42CFR 72.6)另發。
2、 新建實驗室選址要遠離公共場所。
3、 每個實驗室有一個洗手池。
4、 實驗室設計要便于清洗,實驗室內不適宜用地毯。
5、 實驗臺表面應能防水、耐熱、耐有機溶劑、耐酸堿和耐用于工作臺面及設施消毒的其它化學物質。
6、 實驗室的操作臺應能隨預期的重量并符合使用要求。實驗臺、安全柜以及設備之間的空間應便于打掃。實驗室使用的椅子及其它器具,應覆蓋易于清洗的非織物。
7、 安裝生物安全柜時,要考慮到房間的通風和排風,不會導致生物安全柜超出正常參數運行。生物安全柜應遠離門、遠離能打開的窗,遠離行走區,遠離其它可能引起風壓混亂的設備,保證生物安全柜氣流參應有數在有效范圍內。
8、 眼睛沖詵裝置。
9、 光線適宜于開展所有的工作,避免反光和閃光,以免妨礙視覺。
10、 的通風要求。添置新設備時,應考慮機械通風系統輸送的氣流不會造成實驗室外部空氣的循環。如果實驗室有對著外面的窗子,應裝防止蒼蠅的窗紗。
生物安全三級(BSL-3)
BSL-3應用于臨床、診斷、教學、研究或者生產設施,在該級別中開展有關內源性和外源性病源的工作,若因暴露而吸入該病源會引起嚴重的、可能致死的疾病。實驗人員應在處理致病性的可能使人致死的病源方面受過專業訓練,并由對該病源工作有經驗的、有資格的科學工作者監督。
所有與傳染源操作有關的步驟,都在生物安全柜或其它物理遏制裝置中進行,或由穿戴合適防護服及設施的實驗人員進行,實驗室經過特殊設計和施工。
然而,應該認識到現有有些設施,不一定滿足BSL-3的所有要求(即,雙門進入工作區和密封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在BSL-2設施中開展常規操作(如,診斷程序中用于鑒定;分型、敏感性測試的病源繁殖),其安全級別也可接受,但還需做到:1)將實驗室內廢氣排出室外;2)實驗室的通風經過平衡以向室內提供定向氣流;3)工作時,禁止進入實驗室;4)嚴格遵照或使用BSL-3中推薦的標準微生物操作、特殊操作和安全設備。只在實驗室主任可作出對BSL-3推薦的修訂方法進行補充的決定。
以下的標準和特殊安全操作、設備及設施和BSL-3病源有關:
一、 標準微生物操作
1、 實驗時,由實驗室主任決定限制或禁止進入實驗室。
2、 接觸傳染源的人員在離開實驗室取下手套后,要洗手。
3、 實驗室內嚴禁飲食、吸煙、清洗隱型眼鏡和化妝。實驗室內戴隱型眼鏡的人,也要戴眼鏡和面罩。食品要存放在工作區外專用的櫥柜和冰箱中。
4、 不能用嘴移液,只能用機械裝置移液。
5、 制定銳器安全使用規范。
6、 所有的操作過程應盡量細心,避免產生氣溶膠。
7、 至少每天一次或有活體灑出時,對工作臺面進行消毒。
8、 所有的培養物、儲存物及其它規定的廢物在釋放前,均應使用可行的消毒方法進行消毒,如高壓滅菌。轉移到就近實驗室消毒的物料應置于耐用、防漏容器內,密封運出實驗室。來自BSL-3實驗室的傳染性廢物轉移至他處釋放前應消毒。
9、 實施控制昆蟲和齲齒動物的程序(參見附錄G)(另發)
二、特殊操作
1、 實驗時,關閉實驗室的門。
2、 實驗室主任對進入實驗室進行控制,限制項目有關人員及輔助人員進入。一般情況下,易感人員或感染后會出現嚴重后果的人員,不允許進入實驗室或動物房,例如,患有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人,其被感染的危險性增加。實驗室主任對每種情況的估計和決定誰能進入實驗室或動物房工作,負有最終責任,未成年人不得進入實驗室。
3、 實驗室主任應制定規章和程序,只有告知潛在風險并符合進入實驗室特殊要求(如,經過免疫接種)、遵守進出程序的人,才能進入實驗室和動物房。
4、 當實驗室或遏制設施中有傳染源和感染動物時,所有實驗室和動物房入口處,應貼有危警告標志和常用的生物危險符號,并顯示以下信息:有關病源、實驗室主任和有關責任人的姓名和電話表、進入實驗室的特別要求(如,必須免疫、戴口罩或采取其它的個人防護措施)。
5、 實驗室人員接受適當的和實驗室中處理或將要處理的病源有關的免疫接種或測試(如,乙肝免疫接種或TB皮試),并建議根據所處理的病源定期進行皮試。
6、 適當時,收集和儲存適合于所有實驗室人員和其它有風險人員使用的基本血清樣品。根據所處理病源或實驗室的功能,應定期收集其它血清樣品。
7、 實驗室主任應制定實驗室專用生物安全手冊,標準操作程序中要包括生物安全預防措施,要告知實驗人員特殊風險,實驗人員要要閱讀,并在操作和程序中遵照執行。
8、 實驗人員及其輔助人員應接受適當的培訓,包括和工作有關的可能存在的風險、防止暴露的必要措施和暴露評估程序。當程序必需改變時,有關人員必須每年更新知識,接受附加培訓。
9、 實驗室主任有責任確保在涉及BSL-3的微生物工作開展之前,所有人員熟練掌握標準微生物操作及技能,熟練掌握特殊實驗室設施的操作和運行,其中可能包括人致病菌或細胞接著物處理的重要技術,或由實驗室主任或其它熟悉于微生物安全操作及技能的、稱職的科研工作者提供的特殊培訓課程。
10、 必須常對所有污染的銳器采取高度預防措施,包括針頭和注射器、玻片、移液管、毛細管和手術刀。
a、 針和注射器或其它銳器應限制在實驗室內,類似灌腸、靜脈切開放血、或實驗動物液體吸出等,可以用其它器具的,就不用銳器??赡軙r,用塑料器具代替玻璃器具。
b、 注射和吸取感染材料時,只能使用針頭固定注射器或一次性注射器即注射器和針頭是一體的)。用過的一次性針頭必須彎曲、切斷、破碎、重新套上針頭套、從一次性注射器上去掉,或在丟棄前進行人工處理,要不將之小心放入不會被刺穿的、用于收集廢棄銳器的容器中。非一次性銳器必須放置在堅壁容器中,轉移至處理區消毒,最好高壓殺菌。
c、 適當時,使用帶針頭套的注射器、無針頭的系統和其它安全措施。
d、 打碎的玻璃器皿不能直接用手處理,必須用其它工具處理,如刷子和簸箕、夾子或鑷子。盛污染的針頭、銳器、碎玻璃的容器在倒掉前,應按照地方、州、聯邦規定進行消毒。
11、 與傳染源有關的開放操作,都應在遏制設施內的生物安全或其它物理遏制設備中進行。不許在開放的實驗臺上、并在開放的設施中開展工作。用背面為塑料質地的紙擦拭生物安全柜內的無孔臺面,便于清潔。
12、 按日常程序,在有關傳染源的工作結束后、尤其是傳染源灑出或濺出后、或受到其它傳染源污染后,實驗室設備和工作臺面應當使用有效的消毒劑消毒。
a、 灑出的傳染源需由專業人員、或由經過適當培訓且配有裝備的處理高濃度傳染源的人員進行消毒、處理、清洗。制定并公布可能造成濺灑的實驗程序。
b、 污染的設備,在離開設施送去修理、維護或打包運輸前,要按照地方、州或聯邦的規定消毒。
13、 培養物、組織,體液標本,或具有潛在傳染性的廢物要放入容器中,以防在收集、處理、儲存、運輸或裝卸過程中泄露。
14、 實驗室里氖可能被污染的廢棄物品(如:手套、實驗室外套等),在丟棄或重新使用之前,必須經過消毒。
15、 灑漏或偶然事件中,明顯或可能暴露于傳染源時,要立即向實驗室主任報告。進行適當的醫學評估、觀察、治療,保留書面記錄。
三、安全設備(第一道屏障)
1、 進入實驗室時,要穿上實驗防護服,如,前襟一體或后系式大褂、干凈的外套或連褲服。不得在實驗室外穿防護服。重復使用的衣服在清洗前要消毒,衣服被明顯污染后應更換。
2、 在處理傳染源、感染動物及被污染的儀器時,必須戴手套。
3、 建議經常更換手套和洗手,一次性手套不能重復使用。
4、 有關傳染源的所有操作、感染動物的驗尸、從感染動物或動物胚胎卵采集組織或液體等,都應在II級或III級生物安全柜中進行(見附4)(另發)。
5、 當操作不能不在生物安全柜中進行時,應適當的綜合使用個人防護設施(如,口罩,面罩等)和物理遏制設施(如:帶安全罩或密封轉頭的離心機)
6、 當進入內有感染動物的房間時,應采取呼吸和面部保護措施。
四、 實驗室設施(第二道屏障)
1、 實驗室要離開建筑物內的行走區,禁止隨便進入實驗室。進入走道后,至少需要經過兩面三刀道自動門,才能進入實驗室。所有的門都應有鎖(見附錄F)(另發)。過道里可以設計一個更衣室。
2、 每個實驗室有一個洗手池,洗手池的操作應該是免接觸式或全自動的,洗手池應安裝在門口附近。
3、 處理BSL-3病源的區域,墻面、地面、天花板應易于清洗、消毒;若有接縫,應密封;表面應光滑防水;對實驗室常用化學試劑和消毒劑具有耐腐蝕性。地板應整體、防滑,建議在地板凹處使用掩蔽罩。墻面、地面、天花板都不應留有縫隙,或在設施消毒時能夠密封。
4、 實驗臺表面應能防水、耐熱、耐有機溶劑、耐酸堿和用于工作臺面及設施消毒的其它化學物質。
5、 實驗室的操作臺應能承受預期的重量,實驗臺、安全柜以及設備間的空間便于打掃。實驗室使用的椅子及其它器具,應覆蓋易于清洗的非織物。
6、 所有的窗門必須關閉和密封。
7、 在實驗垃圾處理及其使用方法,該設施最好設在實驗室內(即,高壓鍋、化學消毒劑、焚燒爐、其它可行的消毒方法)。應有消毒設備使用方法。若垃圾運出實驗室,應適當密封,并不應通過公共通道運送。
8、 應配置生物安全柜,安全柜放置地點應遠離門、房間通風百葉窗、實驗室內行走區。
9、 應有管道化的排氣系統,該系統進入實驗室的風向應從“潔凈區”到“污染區”。排出的空氣不再循環至建筑物內的任何其它區域。排出的空氣不需要過濾或作其它處理,但也要依所處場所的要求、特殊病源操作、使用條件而定。外部排氣口要遠離有人區、進風口,否則需要經過IIFPA過濾。實驗人員必須證實進入實驗室的風向是正確的。建議在實驗室的入口處設置可視的監視裝置,表明和證實進風的風向。要考慮安裝HVAC系統。防止實驗室持續正向增壓。應安裝聲音報警裝置,警告實驗人員HVAC系統出了問題。
10、 若生物安全柜至少每年經過測試和確認,則二級生物安全柜排出的、經過HEPA過濾的空氣,可進入實驗室循環。當二級生物安全柜通過建筑物排出空氣時,安全柜的排氣管路的連結,應避免對安全柜的空氣平衡或建筑物排氣系統的空氣平衡產生干擾(如,在安全柜排氣管和排氣管道間形成空氣隙)。當使用三級生物安全柜時,要和排氣系統直接連結。若三級安全柜和供氣系統相連,應避免安全柜正向增壓(見附A)
11、 會產生氣溶膠的連續流離心機及其它設備應在一個裝置中,該裝置通過HEPA過濾器排出空氣,而避免直接排入實驗室中。至少每年測試HEPA系統。另外,當遠離有人區或進風口時,該設備排出的空氣可以排到外面。
12、 真空管路由液體消毒劑汽水閥和HEPA過濾器及類似設備保護。需要時,要更換過濾器。另外,可以使用手提真空泵(也需要由汽水閥和過濾器正確保護)。
13、 實驗室內應有眼睛沖洗裝置。
14、 光線宜于開展所有的工作,避免反光和閃光,以免妨礙視覺。
15、 BSL-3設施的設計和操作程序必須文件化。設施必須經過測試以確認設計和操作參數在系統運轉前已達到的要求。因操作經驗,會改操作程序,所以設施必須反復測試,每年至少一次。
16、 若有關病源陳述(根據風險分析、場所條件、其它聯邦/州/地方法規而定)中要求,則應采取其它環境保護措施(如,實驗人員淋浴、排出空氣的HEPA過濾、其它管道設施的遏制處理、液體消毒劑的供應)。
生物安全四級(BSL-4)
有些危險的外源性病源,具備因氣溶膠傳播而致實驗室感染和導致生命危險疾病的高度個體風險,有關工作應在BSL-4實驗室中開展。和BSL-4病源有相近或特定抗原關系的病源除外。實驗室成員應在處理特別危險的傳染源方面受過特殊和全面的訓練,應了解標準和特殊操作中一級和二級遏制的作用、遏制設備、實驗室設計性能。實驗由在有關病源方面受過訓練、并有工作經驗的、有資格的科學工作者監督。實驗室主任嚴格控制進入實驗室。設施應在獨立的建筑物內;或在建筑物的一個控制區內,但和建筑物內的其它區域完全隔離。應制定、實施特殊設施操作手冊。
在設施的工作區內,所有工作應限制在三級生物安全柜中;或在二級生物安全柜中,但得使用裝備生命支持系統的一體正壓防護服。BSL-4實驗室經過特殊設計,是一個特殊的工程,可以防止微生物向環境中擴散。
以下的標準和特殊安全操作、設備及設施和BSL-4病源有關。
一、 微生物操作
1、 實驗時,由實驗室主任決定限制進入實驗室。
2、 要制定銳器的安全使用規范。
3、 所有的操作過程應盡量細心,避免產生氣溶膠。
4、 至少每天一次或有活體灑出時,對工作臺面進行消毒。
5、 所有廢物在釋放前,應使用可行的方法消毒,如高壓滅菌。
6、 實施控制昆蟲和齲齒動物的程序(參見附錄G)(另發)
二、 特殊操作
1、 只有在實驗過程中或輔助需要而必須進入設施或獨立實驗室的實驗人員,才能授權進入?;加忻庖呷毕莼蛎庖咭种频娜?,存在被感染的危險。另外,對于感染風險大的人,因感染而會致特殊危險的人,如兒童或孕婦,不準進入實驗室或動物房。監督者對每種情況的估計和決定誰能進入實驗室工作負有最終責任。通過安全措施(如鎖上門)限制進入實驗室。實驗室主任、風險控制負責人、設施物理安全負責人控制人員進入。進入前,要告知潛在危險,通知采取適當安全防護以保證安全。授權進入者要執行通知規定,執行現行所有其它進出程序。所有人要作工作日志,記錄每次進出日期、時間。應建實用有效的緊急情況處理程序。
2、 當實驗室或動物房中有傳染源和感染動物時,據入口處的門上應貼有危險警告標志和常用的生物危險符號,并標明以下信息:有磁病源、實驗室主任和其它責任人的姓名表、并表明進入該區的所有特別要求(如,必須免疫或戴口罩)。
3、 實驗室主任有責任確保在涉及BSL-4的微生物工作開展之前,所有人員非常熟練掌握標準微生物操作及技能,熟練掌握特定實驗室設施的特殊操作和運行,其中可能包括人致病菌或細胞培養物處理的重要經驗,或由實驗室主任或其它熟悉于獨特的微生物安全操作及技能的、有資格的科研工作者提供的特殊培訓課程。
4、 實驗室人員接受有效的和實驗室中將要處理的病源有關的免疫接種。
5、 適當時,收集和儲存適合于所有實驗室人員和其它有風險人員使用權的基本血清樣品。根據所處理病源或實驗室的功能,應定期收集其它血清樣品。決定建立血清學監督程序時,應當考慮能否得到有關病源的抗體測試,并將測試結果通知參與者。
6、 實驗室主任應制定使用生物安全手冊。要告訴實驗人員特殊風險,實驗人員要閱讀,并在操作唾程序中遵照執行。
7、 實驗人員及其輔助人員應接受適當的培訓,包括和工作有關的可能存在的風險、防止暴露的很必要措施和暴露評估程序。當程序必需改變時,有關人員必須每年更新知識,接受附加培訓。
8、 人員只有通過更衣間和淋浴室進出實驗室。每次離開實驗室時,淋浴消毒。僅在緊急情況下,使用氣塞進出實驗室。
9、 在外更衣間脫掉并保存日常衣服。所有進入實驗室的人員,應有并使用整套實驗服,包括內衣、緊身襯褲和襯衫或連衣褲工作服、鞋子、手套。當離開實驗室并進入淋浴區前,在內更衣間脫掉實驗服。衣服清洗前高壓殺菌。
10、 設施中所需用品和物料通過雙門高壓鍋、煙熏消毒艙、或氣塞送入。每次使用后,要對這些裝置適當消毒。雙門高壓鍋、煙熏消毒艙、或氣塞外面的門牢固的關上后,設施內的人員打開里側的門取出物料。物料送入設施后,門上保險。
11、 必須經常對所有污染的銳器采取高度預防措施,包括針頭和注射器、玻片、移液管、毛細管和手術刀。
a、 針和注射器或其它銳器應限制在實驗室內,類似灌腸、靜脈切開放血、或實驗動物液體吸出等,可以用其它器具的,就不要用銳器??赡軙r,用塑料器具代替玻璃器具。
b、 注射和吸取感染材料時,只能使用針頭固定注射器或一次性注射器(即注射器和針頭是一體的)。用過的一次性針頭必須彎曲、切斷、破碎、重新套上針頭套、從一次性注射器上去掉,或在丟棄前進行人工處理,要將之小心放入還會被刺穿的、用于收集廢棄銳器的容器中,非一次性銳器必須放置在堅壁容器中,轉移至處理區消毒,最好高壓殺菌。
c、 適當時,使用帶針頭套的注射器、無針頭的系統和其它安全設施。
d、 打碎的玻璃器皿不能直接用手處理,必須用其它工具處理,如刷子和簸箕、夾子或鑷子。盛污染的針頭、銳器、碎玻璃的容器在倒掉前,應按照地方、州、聯邦的規定進行消毒。
12、 從三級生物安全柜和BSL-4實驗室轉移的活的或完整的生物材料應轉入不易破碎的、密封的第一級容器中,然后由不易破碎的、密封的第二級容器包裹。通過專用的殺菌浸泡罐、煙熏消毒艙或氣塞轉移設施。
13、 除了需要保持活性或完整狀態的生物材料外,除非在離開實驗室前高壓殺菌或消毒,任何材料不得轉移出BSL-4實驗室??赡鼙桓邷鼗蛘魵鈿牡脑O備和材料,可通過氣體或煙霧的方法在專用氣塞或艙中消毒。
14、 在有關傳染源的工作結束后,尤其是傳染源灑出或濺出后或受到其它傳染源污染后,實驗室設備應當進行日常消毒。設備送去維修或保養前應消毒。
15、 灑出的傳染源需由適當的專業人員或由經過適當培訓且配有裝備的處理高濃度傳染源的人員進行處理、清洗。在實驗室內,制定并公布可能造成濺灑的實驗程序。
16、 建立一個體系,報告實驗事故,暴露員工長期曠工以及潛在的和實驗室相關的疾病的醫療監督。做好并保存書面記錄。和報告一監督體系關系重大的是,得到檢疫、隔離、和對潛在或已知患實驗室相關疾病的人員的進行治療的設施。
17、 和所進行的實驗工作無關的材料(如,植物、動物和衣服)不允許帶入設施。
三、 安全設備(第一道屏障)
設施內的所有程序都在三級生物安全柜中進行,或者穿裝備生命系統的一體的正壓個人防護服,在二級生物安全柜中進行。
四、 實驗室設施(第二道屏障)
BSL-4實驗室有兩種模型:生物安全柜實驗室,所有的病源處理均在三級安全柜中進行;防護服實驗室,實驗人員穿防護服。也可以在同一設施中,兩面三刀種模型結合。若結合使用,每種模型必須符合該模型的所有要求。
(一) 生物安全柜實驗室(見附1)
1、 BSL-4實驗室為獨立的建筑物或建筑物內有明確界線的獨立區。設施內的房間作如下安排,至少通過兩道門后,才進入有三級生物安全柜的房間(生物安全柜室)。供進出生物安全柜室用的外內更衣間通過淋浴室隔開。不能通過更衣間進入生物安全柜的材料、用品、設備,可通過設有雙門高壓鍋、浸泡缸、煙熏消毒艙或勇氣間的遏制屏障處(用于消毒)進入。
2、 實驗開始前,每天檢查所有的控制參數(如,氣流方向)和生命支持系統,保證實驗室按照其運轉參數運轉。
3、 生物安全柜和內更衣間的墻面、地面、天花板建成密封的內殼,以便于煙熏、防止動物和昆蟲進出。地板整體密封、覆蓋。內殼的內表面耐液體和化學試劑,便于該區域清潔和消毒。有關結構和表面的所有裂縫均密封,便于消毒。生物安全柜室地板上的任何排水管直接進入廢液消毒系統中。下水道開口和其它管道含有HEPA過濾器,防止動物。
4、 實驗臺表面一體或密封,防水、耐熱、耐有機溶劑,耐酸堿和用于工作臺面及設施消毒的其它化學物質。
5、 實驗室的操作臺開口結構簡單,能承受預期的重量并符合使用要求。實驗臺、安全柜以及設備之間的空間應便于打掃、消毒。實驗室